許嶺鎮:搶抓農時插秧忙 再生稻育出“雙豐收”
宿松融媒訊 春風和煦,水田如鏡。時值四月末,正是再生稻頭季插秧的黃金時節。在許嶺鎮的田間地頭,農戶們正彎腰弓背,熟練地將嫩綠的秧苗插入水田,一行行、一列列,整齊有序,一幅“人勤春早、秧苗青青”的農耕畫卷正徐徐展開。
“一田兩收”提質增效
“這可不是普通水稻,株株都是‘黃金苗’!”農技員張正元向大家展示,“根系壯實、葉片挺括,抗倒伏能力比普通稻強三成。”再生稻模式通過頭季收割后稻樁二次萌發,實現“一種兩收”。據測算,頭季畝產可達500公斤,再生季仍能穩收200公斤,綜合收益較單季稻提升顯著。農業農村辦數據顯示,該模式每畝節水30%、節肥20%,土地利用率提高40%。
農技服務下沉到田
為保障栽插質量,該鎮農業農村辦推出“全周期”服務:育秧階段指導疊盤暗化、控溫催芽;栽插期“土專家”包片巡查,現場糾正深度超標、密度不均等問題;田間管理環節,無人機每周飛防監測病蟲害,建立“一田一檔”數字化管理系統。“我們給秧苗建了‘成長日記’,施肥量、水位控制都有數據支撐。”農技員張正元介紹,目前全鎮已培訓種植農民400余人次,發放種植技術明白紙600余份。
小水稻撬動大效益
“過去種單季稻,這片田年收入不過千元。”種糧大戶朱建榮算起經濟賬,“改種再生稻后,加上政府補貼,每畝收益超1500元。”許嶺鎮還探索出“稻樁育草-秸稈還田”生態循環模式,牛羊養殖戶可獲得越冬飼料,實現“一片田、兩季糧、三重效”。
據了解,許嶺鎮今年計劃種植再生稻7000余畝,目前栽插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預計在5月初完成全部栽插任務。
一株秧苗,承載著“一田兩熟”的豐收愿景;一雙泥腳,丈量著鄉村振興的堅實步伐。許嶺鎮將緊盯再生稻生產全鏈條,以“頭季精管”促“再生季高產”,奮力譜寫“糧田變良田、增產又增效”的現代農業新篇章!(通訊員 郭芳)
責任編輯:朱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