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鎮:以“楓橋經驗”為鑰 打開鄰里和諧之門
宿松融媒訊“我同意調解,一定按約定辦,不再爭執……”近日,在二郎鎮人民調解室內,界嶺村村民詹某與王某就屋前土地權屬糾紛簽訂和解協議書,一場僵持近半年的鄰里矛盾糾紛至此圓滿化解。
兩戶人家因門前花壇的權屬起了嫌隙。雖經村委會調解達成初步協議,矛盾暫歇,但后續王某在花壇栽花時,雙方再次爆發沖突,甚至動了手。為徹底化解癥結,鎮村干部實地核查后,啟動鎮村聯動調解機制。調解中,鎮綜治中心分管負責人、派出所民警與村干部多次上門調解,既講法理、明權責,又情理交融、疏解積怨,還借“六尺巷”典故引導雙方換位思考。最終,兩家人冰釋前嫌,握手言和。
近年來,二郎鎮持續深入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緊緊聚焦鄰里糾紛等基層矛盾問題,始終以“抓早抓小、就地化解”為核心工作理念,通過一系列切實有效的多方舉措,全力筑牢基層和諧穩定的堅固防線:
織密“多網合一”排查網,讓隱患無所遁形
二郎鎮依托現有的網格體系,精心設置矛盾信息員崗位。這些信息員如同分布在各個角落的“觸角”,時刻關注著基層的動態,能夠敏銳地察覺到潛在的矛盾隱患,真正做到讓矛盾隱患“早發現、早介入”。與此同時,積極聯動司法所、派出所、綜治辦等多部門力量,組建起一支專業多元的調解隊伍。這支隊伍充分發揮各部門的專業優勢,形成強大的工作合力,致力于將各類糾紛化解在基層一線,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
做深“調防結合”化解工作,以情理消融矛盾
為了更好地化解矛盾,二郎鎮組織包片干部深入群眾家中,開展送法上門活動,耐心細致地為群眾講解相關政策法規。在調解過程中,干部們注重運用情理交融的方式,以溫暖的話語和真誠的態度,化解當事人心中的怨懟。此外,大力推行“一張笑臉、一聲問候、一句家常”的工作方法,主動轉變工作作風,變“群眾上訪”為“干部下訪”。干部們主動深入群眾中間,傾聽他們的心聲,了解他們的困難,提前發現并主動化解矛盾糾紛,讓矛盾在溫暖的氛圍中悄然化解。
壓實“跟蹤回訪”長效責任,確保問題徹底解決
為了確保矛盾糾紛得到徹底解決,二郎鎮專門成立矛盾糾紛工作專班,對每一起糾紛都明確限時辦結的要求。同時,嚴格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對所有已調解的糾紛進行全程跟蹤回訪。通過定期回訪,及時了解當事人對調解結果的執行情況和滿意度,確保問題不會反復,真正做到讓群眾滿意,讓基層社會和諧穩定。
下一步,二郎鎮將繼續堅持創新治理機制,堅定不移地走依法治理、源頭治理、綜合治理之路。持續優化工作流程,強化責任落實,確保矛盾糾紛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著落,為打造“平安二郎”的美好愿景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通訊員 朱林燕)
責任編輯:李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