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縣市場監管局以標準化為引擎 推動紡織服裝產業由“制造”邁向“智造”
宿松融媒訊 近年來,宿松縣市場監管局組織紡織服裝企業主導或參與制定的三項國家標準《紡織品定量化學分析聚丙烯腈纖維與某些其他纖維的混合物(甲酸、氯化鋅法)》《紡織品—α溴帶肉桂醛和1,3-丙烷磺酸內酯的測定》《紡織品 苯胺的測定》相繼發布,標志著宿松在紡織服裝領域標準建設取得新突破。宿松縣紡織服裝產業通過搶占標準制高點、對標國際先進、構建全產業鏈標準體系等舉措,正加速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產業跨越。
標準引領:從“參與者”到“制定者”
宿松紡織服裝產業深諳“得標準者得天下”的競爭法則。截至目前,當地企業已主導或參與制定國家標準3項、行業標準2項、團體標準6項,覆蓋功能性面料、嬰童服飾、智能制造等多個領域。例如《粘膠長絲彈力織物》行業標準解決了細分領域無標可依的問題,《服裝個性化定制模塊化設計規范》團體標準則為行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技術支撐。
“我們鼓勵企業將技術優勢轉化為標準優勢。”宿松縣市場監管局負責人介紹,縣里正籌劃出臺標準化專項激勵政策,對主導國際、國家、行業標準的企業給予資金獎勵,并設立“標準化示范企業”評選,形成“標準驅動升級”的濃厚氛圍。
對標國際:以高標準鍛造競爭力
面對全球紡織產業綠色化、智能化趨勢,宿松企業主動對接ISO國際標準,在環保染料使用、碳排放控制等環節嚴格對標。某服裝企業負責人表示:“我們內控標準比國標嚴格20%,產品出口歐美市場連續三年零退貨。”目前,全縣已有12家企業通過OEKO-TEX?國際生態紡織品認證,綠色標準成為打開國際市場的“金鑰匙”。
全鏈協同:打通產業升級“最后一公里”
宿松縣創新推出“產業鏈標準聯動”模式,圍繞“紡紗—織造—印染—成衣—銷售”全鏈條,組織上下游企業共同制定團體標準。以“宿松童裝安全技術規范”為例,從面料阻燃性到紐扣抗拉強度均建立統一標準,推動產品質量整體提升。同時,我縣加速推進智能制造標準應用,在紡織園區推廣物聯網設備接口、生產數據采集等標準,幫助中小企業降低數字化改造成本。
夯實基礎:構建標準化服務生態
為強化支撐體系,宿松縣聯合安徽省質檢院搭建紡織標準化服務平臺,提供標準查詢、檢測認證等一站式服務。縣市場監管局還啟動“標準總監”培養計劃,年內將培訓企業標準化專業人才150名。更值得關注的是,當地正將標準優勢與品牌建設結合,以“宿松紡織”區域公共品牌為載體,推動產業從“價格競爭”轉向“價值競爭”。
“標準化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硬支撐’。”宿松縣市場監管局主要領導表示,下一步將聚焦功能性紡織品、智能穿戴等新興領域,力爭三年內新增國家標準5項以上,把宿松打造成為長三角紡織服裝產業的標準高地和創新策源地。 (通訊員 吳滅資)
責任編輯:楊劉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