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非遺普法”唱出“法治好聲音”
宿松融媒訊 近年來,宿松縣大力推進“非遺普法”工程,依托文南詞、大鼓書、民歌、燈會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培育非遺普法人才隊伍,創作群眾喜聞樂見的非遺普法文藝作品,開展形式多樣的非遺普法文化活動,以“小切口”演出法治大主題,讓優秀傳統文化增添法治韻味。
深化非遺普法人才隊伍培育。吸納民間非遺傳承人、非遺文藝愛好者等加入“法律明白人”群體,作為法律明白人骨干進行重點培養。加強法治培訓,提升其法治素養。成立創作演出隊伍,簽訂服務合同,保障其創作、展演經費。
深化非遺普法文藝作品創作。以群眾的“身邊人”“身邊事”為題材,圍繞憲法、民法典、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等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內容,結合群眾實際法律需求和當下熱點法律問題,編排了《鼓書贊唱民法典》《常回家看看》《牢記三問防詐騙》等群眾接受度高、法律專業性強的法治非遺作品,對傳統非遺藝術形式進行了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深化非遺普法文化活動開展。定期組織“法治文藝基層行”活動,將非遺與法治主題相結合,積極開展非遺普法文藝巡演、文藝輕騎兵非遺演出等多樣化的法治文藝活動,非遺傳承人們在唱念做打中演繹群眾身邊的法治故事,讓法治精神在潛移默化中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里。(通訊員 郭琳)
責任編輯:李晨
